进入九月最后一周,学校一般都会组织一次月考,一是为了对新生学业情况进行摸底,二是为了检测一下九月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,三是为下一阶段教学提供目标、方向、思路和举措。
既然是考试,一般都会有考后纠错环节。很多老师对学生的纠错要求都是双重的,一是纠在试卷上,二是纠在错题本上。在将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的时候,有老师问“如何让学生高效整理错题”。
之所以这样问,是因为在学生纠错过程当中发现了如下问题:一是让学生在纠错本上抄题目进行纠错,结果发现学生整理的太慢,效率太低;二是不让学生抄题目,只写错题的正确解题过程,因为没有题目回看时没有头绪;三是把题目用剪刀裁下来,将题粘在错题本上,这样做过的练习页又会变成碎片,不利于系统复习。
针对老师的问题,我们又查看了学生的纠错本。发现学生纠错确实存在老师说的几种情况:有的学生只写了错题的解题过程,看起来很突兀,不知其所以然;有的学生把题和答案都剪下来贴在了纠错本上,看起来不错,只是不知道学生有没有真正认识这个题;比较好的情况是把题抄下来,然后又认真做了一遍,之所以感觉比较认真,是因为这些学生的错题后面跟的有错因分析。
针对老师的问题和学生的情况,怎样做才能让学生高效整理错题呢?首先是对“高效”一词要有个正确的理解。我觉得此处的“高效”应该有两层意思:一是整理时动作快;二是整理后效果好,效果好不是指看起来好看,而是指学生对这个错题的认识和思考深度。
为此,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:
一、筛选有价值的错题,避免盲目整理
对学生而言,可优先整理两类题目:一是思路不清的题 。这种题是学生会做但考试时没做对或者没做全对,常常表现为考场上有点头绪,但理不清楚,考试后一看答案解析又恍然大悟;二是计算马虎题、书写不规范的题。这种题学生会做却因粗心做错或者因不规范失了分。
如果是偏题、超纲题或纯粹笔误的题目没必要整理,因为整理之后没有意义,这样可以节省时间。一般情况下,一张试卷整理的错题不能超过三分之一,如果超过了,就不是错题的问题,而是学生的整体基础或者试卷出问题了。
二、优化整理方式,减少抄题时间
整理错题时要不要抄题要视情况而定,如果题很短,剪的时间就把题抄完了,建议还是抄题,抄题的好处在于又让学生重新思考了一遍;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进行关键信息提取,就是抽取题干中关键句、易错点、已知条件,无需要全题抄写;如果题目实在太长,抄起来不仅费时且占空间,建议粘贴试卷原题或打印题目。至于剪下原题破坏试卷的事情,其实不必纠结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,要知道哪是最重要的。如果一张卷子的重点都被学生转移到了错题本上,那么这张卷子的作用已然发挥完毕,弃之不惜。
三、深度分析错因,构建“避坑导航”
整理错题的目的不是整理,而是为了以后少错或者不错。错题本的作用一是提醒自己,以后不再“踩雷”,同一个错误不能重复出现;二是从错题当中发现自己的思维缺陷、找到解题的正确思路。所以,整理错题时不能只关注答案是什么,还要关注为什么是这个答案,可以追根溯源,从因推到果,也可以倒推,从果追到因,如是反复,通过错题给自己构建一个“避坑导航”图,让自己以后减少错题率。
四、定期复习,遵循艾宾浩斯曲线进行规划
检查中发现,有的学生错题本整理得很好,但成绩却不见起色;通过观察发现,这些学生的错题本就像一本题典,整理完了就很少翻看。表面原因是没有时间,实际上是不重视缺少规划。这一点,老师就要发挥作用了:
要帮助并提醒学生对错题本进行定期复习,强制性地要求学生:当天睡前花10分钟快速回顾错题,周末集中2小时重做错题,做对的题目可从本中删除,让本子“越用越薄”,考试前1周重点刷错题,针对性强化薄弱环节。这个环节是最重要的。
人要学会舍,然后才能得。如果什么都想要,可能失去的更多。让学生整理错题,亦是如此。当你明白最重要的是什么的时候,你就会知道让学生如何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