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精选文章 > 课程顾问·关于“学生用AI写作业”

课程顾问·关于“学生用AI写作业”

原创 精选文章 2025-10-22 11:13:25 阅读:1人看过
其实这是一个我所在机构发现越来越频繁的一个现象,于是我发表了一篇文章,主要是给家长看的,正好我觉得里面的观点也挺适合抛砖引玉让大家思考下,就转载过来。

这两年,好消息是学生抄作业的情况越来越少,坏消息是拿AI写作业的情况越来越多……
至于为什么我们知道学生拿AI写作业?因为太容易被检测、识别了。
以至于我们在犹豫要不要教学生如何让AI写的东西更有“人味”——这样可以让我们作业部门的工作更有挑战性一些……当然,这个想法被作业部门一把手掐灭在萌芽阶段了。
好了,回到正题——也就是我对这件事情的态度。
实际上这里面有个父母这一辈都经历过的过程,也就是技术发展对学习、工作及生活带来了直接并不可逆的影响。
举两个例子:
一个是关于计算。
我们小时候,计算器还没普及,想要具备很强的计算能力,需要掌握什么技能?——珠算。这个时候,珠算既是工具,也是能力。说是工具,是因为大幅提升了计算的效率和准确率;说是能力,是因为得熟练掌握才能达到又快又准的效果。
后来计算器普及了,从不准用,到不建议用,到指定使用高考款式……
当我翻到父亲抽屉里的《常用对数表》、《常用三角函数》等工具书,问父亲这是干嘛用的?告诉我说这是用来查阅的,一些常用的得背出来——原来他们的“手工活”比我们更胜一筹,只不过我们这一代看不到这些书了,就如现在这一代看不到算盘了一样。
一个是关于英语单词。
过去遇到不认识的单词,需要翻阅词典,不论是英汉的还是英英的,总之都是要翻的。而到了初高中阶段,这些词典更多的只是起到了一些象征性作用——作为上个时代的活化石还存在着,但实际上我们已经大量使用电子词典了。再后来甚至也不需要电子词典了,因为翻译、查词是任何一个电子设备、任何一个搜索引擎的基本功能。
难道你要说古法查词比手机查词更有“工匠精神”么?
因此当我看到很多学生开始用AI来完成作业时,我首先想到的倒不是“这样孩子就废了”,而是想到“风起于青萍之末”——这恰恰是从学习方式到能力结构随着时代而更新迭代的前奏。
哪怕让AI写作业这件事情本身有点“动机不纯”,但是不得否认一点:这是将AI与具体任务场景相结合的典型案例——很多成年人都还在迷茫“AI能干什么”的时候,学生竟然首先找到了答案;很多成年人还在焦虑“AI会不会把我干掉”时,学生竟然能想到“AI可以替我干活”。新一代在以上一代难以理解的方式接纳新生事物。
如果一件事情能够轻易地被AI完成,那么就说明这件事情本身会逐渐失去用人工去完成的意义。
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会遇到问题?当然会!
例如:

  • 交上去的作业被识破是AI写的挨批了,在老师或家长眼皮底下被没收“作案工具”被迫独立完成。
  • 交上去的作业去掉AI味蒙混过关,然后老师让自己上来谈几句时发现“我自己都没细看啊!”
  • 熟练度极高,但是永远只能达到这样一个程度:很有闪光点,但却是闪耀过无数次的同样的光芒。很亮,但又没法让人眼前一亮。
  • 不得不面临一个严酷的现实:不是只有你会玩AI……
  • 不得不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:断网了咋办?

这才是令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兴奋的事情啊!
因为这意味着在教育这个领域终于不用再为了创新而创新,甚至沦为“考古式研究”了,而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被拉到了一个新的起跑线,起跑线的那头是“未知”——一个能面对未知的教育工作者才是好的教育工作者,因为这同样也是他需要交给学生的东西。


版权声明:连云港学霸加油站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。未经许可,任何人不得复制、转载、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《原创》内容,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本站文章内容,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修改或者删除处理。

精选推荐

热门文章

客服

扫码添加客服微信

热线

官方客服

如遇问题,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

电话客服:13961395344

客服微信:wxid_teyz0i8fc1ut22

工作时间:9:00-18:00,节假日休息

公众号

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