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很多顾问会通过发资料这个方式来吸引及维护客户——毕竟大家都说要“提供价值”嘛!
然后么……吸引来的都是白嫖的,维护的结果都是客户说句“谢谢”或者连“谢谢”都没。
为什么呢?
1 你发的是“资料”,不是“价值”
先搞清楚,资料本身是什么?学科资料、考试信息,这些叫“理性价值”、“工具价值”——就像扳手、螺丝刀,是“工具”。
但工具这东西,家长缺吗?不缺。网上一搜一大把,别的机构顾问也在发,你发的跟别人发的,在家长眼里没区别。
更要命的是你要是群发,家长一眼就看出来了:“哦,又是复制粘贴的群发消息。” 你想想,家长收到这种消息,心里会怎么想?“这顾问就是个发资料的机器呗,资料又不是他自己编的,群发还不走心。” 这种时候,别说让家长记住你了,不把你拉黑就算客气了。
反正,家长身边不缺资料的搬运工。
切记:价值往往不在于资料,而在于生产或发送资料的这个人。
2 只有理性,没有情绪
但是没有那么强的原创能力咋办?那你要在其他方面下功夫。
我经常强调的一点:客户经营同时需要“情绪价值”和“理性价值”。
情绪价值就是给那些不是你原创的资料加上你自己的附加值。
举个例子:
你发一套名校期末卷,这是典型的工具价值,而且谁都知道这卷子不是你出的。
但是如果你加一句“家长,上次听你说孩子数学在班里前十,这套题难度稍高,我觉得他能试试,挑战一下!”——你看,这就增加了情绪价值:既给了资料,又夸了孩子,还记住了家长之前说的话——家长能感觉到“这顾问是用心的,不是随便应付我”。
但要是光发资料,没情绪价值呢?家长可能随手存了资料,转头就忘了你是谁。为什么?因为你没在他心里“留痕”,客户对你没印象,想报名的时候,可能都忘了你微信叫啥名字,碰得上谁就是谁。
3 你以为有用,家长觉得没必要
家长真的需要这么多资料吗?其实并不需要。
以前当校长的时候,校区有个地推人员,总是喜欢找我要资料,我问他要啥资料,他也说不清具体,就是啥都行。我问他你要这些干嘛?他告诉我要维护下客户。
我说这个工作交给咨询部去做吧,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。
不过他还是有求知欲的,就问为什么不让他去做?难道客户不需要维护吗?
我说你为什么要去维护客户呢?这些工作咨询部已经在做了,你的任务是获取销售线索,这一点你做得很好,已经足够了。
然后他告诉了我他的真实目的:他不甘心自己仅仅是做地推,他希望证明自己能够独立把客户邀约过来,甚至签单。
我肯定了他的进取心,我说你有这个想法很好,那我就不敷衍你了,和你好好聊聊这个问题。
我说:其实你应该先告诉我你有些什么样的家长,然后再询问我这样的家长该如何维护?再进一步问我如果要发资料的话,应该发什么样的资料合适?
市场:我觉得家长给我留了联系方式、加了我的微信,我不管怎么样总该发点什么,没想那么多。
我:那么好,发了以后呢?你发了资料,和你能把他们约上来,有什么必然联系吗?或者说,你一定尝试过怎么做,那么客户约来了吗?
市场:没约来。
我:手机给我看看,我告诉你为什么。
然后我打开我们的客户数据,筛选出来自于他的渠道的客户,再和他的手机聊天记录去比对。
一口气列出了好几个例子:
这个客户,重点班,你给他发很基础的学习资料,我问你:家长会不会怀疑我们机构是不是不善于做培优?
这个客户,本身英语学得很超前,你不发KET/PET的东西,你发了个课内同步词汇表,他会感兴趣吗?
这个客户,成绩一塌糊涂,你发个自主招生政策,他用得上吗?
……
大概梳理个七八个,我总结到: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对你很冷漠,也是为什么我没有给你资料,因为如果你直接这么去干,非但不能争取到客户,反而会干扰咨询部的工作,记住:只有恰到好处的给予才是能真正起到维护和推进作用的。这件事情我不责怪你,我觉得你有这个念头很好,不过既然有这个念头了,那我们就把事情做明白,而不是蛮干——懂销售的市场专员在业内是稀缺的,你可以成为这样的人。
然后就调整了下他的工作安排,每天会有一段时间是跟着咨询部工作的,我知道他的上限没那么高,对他的期望值其实不高,最后最大的影响是——他地推获客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幅提高,以及一些顾问放弃的客户,他能持之以恒去“感化”并约上来——我也经常拿这个去刺激咨询部。
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就赶紧改改——别让资料白发,更别让客户白跟你认识一场。